2015-12-11 02:49 聯合報 特派記者戴瑞芬/江蘇連雲港報導
落腳連雲港投資的台商愛仕沃瑪紡織廠,是生產遮陽布的傳統製造業,卻致力環保升級,「工廠排廢在處理的回收水,甚至可以拿來養魚」,展現台商競爭力。
連雲港的愛仕沃瑪紡織廠,母廠是台灣雲林斗六的賜芳技術紡織股份有限公司,主力生產遮陽布、傘布、汽車墊等,雖然是傳統紡織業,卻搶下全球十分之一的市占率,近年更轉型生產環保機能布,汰舊換新全自動的噴氣織機,生產透氣、防水、又能自然裂解的「丙綸布」,取代化纖材料滌綸、氨綸等,技術創新。
愛仕沃瑪紡織廠長夏寶華透露,製程生產逐步升級採用環保高標準,每天排出的五、六十噸廢水經生物處理,可以循環回收再利用,甚至拿來養魚。
落戶連雲港投資的台商逾50家,主要是製造業,又以合板木業、電子業較多。目前製造業普遍面臨轉型升級壓力,成功轉型的台商不少,但也有台商坐困愁城。 連雲港台商協會副會長黃美金坦言,老台商「想轉型,但幾乎都轉不過來。」
黃美金當初帶著百萬美元到連雲港投資,成立手工棒針工廠專做織品全數外銷日本,但大陸工資高漲後,工人從上百人銳減到目前20幾人,「不是接不到單,是找不到工人,都在抱怨夏天抱一團毛線熱到吹冷氣的空調費,連工資都付不起。」
黃美金說,要老台商轉型等於要他們重新投資,但缺乏台灣政策扶持,擔心看不到前景;更怕升級後,也競爭不過陸企的在地優勢,追不上外資競爭力。 當年因人口紅利賺到的幾桶金,在製造業退潮趨勢下,就快賠光,幸好買下廠區快1甲地,錢賠光了還好土地增值,可以養老。
黃美金說,她注意到,今年以來連雲港因應經濟發展新常態,重點發揮「文化+」與互聯網、科技、金融、旅遊的融合發展,她打算引進台灣特色農產,利用連雲港轉口貿易優勢,展開兩岸跨境電商布局,為事業第二春探路,重新出發。
http://udn.com/news/story/7334/1370383-%E6%8B%9A%E8%BD%89%E5%9E%8B%E5%8D%87%E7%B4%9A-%E9%80%A3%E9%9B%B2%E6%B8%AF%E5%8F%B0%E5%95%86%E9%97%A2%E6%96%B0%E8%B7%AF